利用 R 函数生成差异化密码

随着我们注册的网站和 App 越来越多,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:

我的密码真心不够用!

以及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风险:如果所有的网站如果使用同样的密码,任意一个网站只要发生安全泄露,那基本你在其他网站就属于裸奔了,其他人可以利用你的共用密码作出一系列你不能想象的行为。

1Password 给我了一些启发,它可以保证你每个网站的密码都不同。这款软件安全性怎样,收费多少先不提,我们简单思考一下这个软件的原理貌似是容易实现的,基本要素和逻辑应该有以下要点:

  1. 不同的网站或者 app 会导致密码的不同
  2. 自己有一个私钥种子,这是唯一要保存的
  3. 将 1 和 2 的信息加密之后返回加密信息
  4. 将加密信息的内容通过一定的规则给出显式密码

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,我只需要记住 2 的种子,即便暴露了 4 的规则,也不担心密码会被反向破译。

闲话少说,直接给出代码参考,稍稍利用了一下 R 中的 set.seed 特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n <- 10 # 生成密码长度
initChar <- 'bjt.name' #私人秘钥
webORapp <- 'twitter.com' # 任意网站或 App
specialChar <- '@!#&^*_+=-'
library(openssl)
library(magrittr)
Char <- paste(initChar, webORapp, sep = '')
zchar <- Char %>%
sha256() %>%
strsplit(split = '') %>%
unlist()
## 根据组合信息生成随机数
nsep <- zchar %>%
sapply(charToRaw) %>%
as.numeric() %>%
sum()
set.seed(nsep)
## 将一半的字符大写化,如果是字母的话
upp <- sample(64, 32)
zchar[upp] <- zchar[upp] %>%
toupper()
zspec <- specialChar %>%
strsplit(split = '') %>%
unlist() %>%
sample(1)

## 保证必须有一个特殊字符
id <- sample(1:n, 1)
password <- sample(zchar, n)
password[id] <- zspec
password %>%
paste(collapse = '')

给出来的结果是 ceA=cB90,在 Twitter 上给出的密码安全强度是 strong。

写到最后,发现貌似用户名存在一样的问题,经常注册网站也会有冲突的情况,那看官就自行改一个生成用户名的机制好了。

关于加密算法

比较出名的加密算法有

  • md5
  • sha1
  • sha256
  • BLAKE

md5 和 sha1 可以通过碰撞的方式破解,当然前提是算力够强。有一次我和同事打赌,能不能在 3 小时内将我随意 md5 加密的手机号码破解,他找了一段 Java 程序,狂算了 3 小时,最后还是无解。给我的一点启发是,理论上 md5 和 sha1 确实有缺陷,但实际生活中基本也够用了。

sha1 广泛应用于各种互联网协议,比如 SSL 等,我们在点击流签名认证也使用了该技术。这个场景我用了sha2,显然只是不同的一个函数而已。